-
浏览次数:
361
更新日期:
2023
-
Mar
-
27
《指导意见》指出,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和创新监管,取得积极成效,但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以及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指导意见》明确了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主要目标:2023年底前,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在部分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按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到2025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和方式,大幅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指导意见》从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方式、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动效能、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支撑能力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包括确定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明确跨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分工,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规则,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风险隐患跨部门联合监测,开展市场主体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信用监管,加强部门与地方监管联动,加强跨区域监管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提升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监管信息互通共享。根据《指导意见》,行业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监管部门梳理需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的重点事项,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非法金融活动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中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要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开展试点示范、提升监管能力3项保障措施...
-
浏览次数:
552
更新日期:
2023
-
Mar
-
14
新疆、河南、重庆、宁夏日前陆续公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社区、能源与资源利用等对社会碳减排贡献。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建筑领域是我国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45.5%。多年来,建筑领域“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情况普遍存在。2月6日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在全区一盘棋下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社区、能源与资源利用等对社会碳减排贡献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该方案提出,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30%,新建政府投资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及以上。总结形成符合自治区实际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及材料、产品支撑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2月6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近日,《重庆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也相应发布,均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建筑绿色低碳水平。加快构建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的部品部件供应体系。重庆市提出,推动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管线分离、...
-
浏览次数:
543
更新日期:
2023
-
Mar
-
7
2月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稳步修复行情。从成交数据和市场反馈看,当前已进入止跌回升阶段。 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份重点30城成交量强势反弹,同环比涨幅均超4成,整体成交规模与去年12月基本持平,前2月累计成交已止跌,市场回升苗头初显。土地市场方面,截至2月23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41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4%。虽然在核心城市集中供地优质地块的带动下点状回暖,但投资仍难言全面复苏。 百强房企业绩同环比增长 企业层面,2月份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615.6亿元,单月业绩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189.5亿元,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至-11.6%。 报告显示,1-2月份有超过四成的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增长,其中累计业绩同比增幅大于30%的企业数量达到27家。TOP30梯队房企累计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更高。央国企以及部分优质民企凭借热点城市布局以及积极的推盘去化,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 由于保利、中海、华润、招商、建发等央国企业绩同比表现突出,也使得销售门槛出现一些变化。根据报告,1-2月TOP1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增长25%至241.7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分别为61.4亿元和35.9亿元,同比降幅较高达28.4%和29.1%;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也降低32.1%至11.3亿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百强房企业绩同环比增长,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今年1月和去年同期的基数相对较低。3月市场能否延续稳步修复的预期,还取决于企业整体的供应规模和居民需求及购买力的恢复情况。此外,目前的行业形势下,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发展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不足,2023年房企格局继续分化。 两成百强房...
-
浏览次数:
853
更新日期:
2023
-
Feb
-
28
2月27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