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0
更新日期:
2022
-
Aug
-
11
日前,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印发通知明确,决定在南京、杭州、绍兴、湖州、青岛、佛山6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行政区)可以组织申报。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目标,运用政府采购政策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建立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推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含政府投资项目)强制采购符合标准的绿色建材,建设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探索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综合改造,带动建材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宜居、绿色、低碳城市。试点时间为两年。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城市(行政区)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个。 通知同时明确了申报条件:具备较好的政府采购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试点基础,包括具有较强试点意愿、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良好等;具有较好的绿色建材发展政策环境、产业能力和市场规模;具有较好的试点项目条件,覆盖新建和既改等不同项目类型,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本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和建材生产企业近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本地区在绿色建材生产、应用、认证工作上建立了工作机制,发布了指导文件或开展了相关工作。摘自 《中国建设报》
-
浏览次数:
2
更新日期:
2022
-
Aug
-
9
建筑物严重渗漏是许多国家在高速发展时期都曾经历过的现象。但像中国这样涉及领域之广、时间之长、愈演愈烈的情况,恐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我们很好反思。当前我国经济困境与疫情持续反弹有关,而防水行业受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无序等因素更是步履艰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还是需要首先从工程质量尤其是设计质量抓起。须知,建筑渗漏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有水源;二是建筑物有孔、洞、缝存在;三是水通过孔、洞、缝而移动。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就会造成建筑物的渗漏水。要杜绝或减少渗漏水,就必须做到设计合理,选材对路,施工精细,管理完善。然而因为各自专业和所有制不同,以及相关利益分配等问题,很难就材料选用、设计构造、施工工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都是造成建筑渗漏水的重要原因据1988年全国建筑防水工程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建和竣工后三年内的防水工程,其渗漏水率高达60%,所占比例分别是:设计(26%),材料(20%),施工(48%),管理(6%)。[1]另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2021年规模以上防水企业(指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营业收入为1200亿元(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相同),如果按全行业测算全国防水材料的总收入可达2000亿元左右。再按防水材料80%用于建筑工程,即使不计入其他施工等费用,则全国每年新建防水工程至少为1600亿元。而因设计原因造成渗漏需要返工重做的比例按10%~20%测算,则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60~320亿元。因此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抓住建筑设计这个主线和源头,才能为创建无渗漏工程以及“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奠定良好基础。众所周知,防水是建筑工程一部分,考核防水工程效果,并非仅仅取决于防水材料的单项指标。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防材料性能,单独追求或拔高防水材料的作用,从理论和实...
-
浏览次数:
101
更新日期:
2022
-
July
-
22
针对水利、交通、建筑等重大工程集中的领域,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现场检查频次,严厉打击无资质施工、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确保安全稳定。这是6月3日上午,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主持召开视频调度会议,会商研判全国安全形势,进一步部署端午假期安全防范工作中提出的要求。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始终绷紧神经,主动担当履责,扎实做好端午假期安全防范工作,深入研究问题、扎实解决问题,真正把风险隐患找出来、把事故灾害防控住,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稳定。会议听取了北京、内蒙古、上海、福建、湖南、四川、贵州应急管理厅(局)端午假期安全防范和应急值守工作情况汇报。黄明代表应急管理部党委,向假期坚守岗位和奋战在一线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表示节日的慰问和真挚的敬意。会议指出,随着各地全面复工复产、公共场所逐步开放,群众出行相对集中,路网通行压力上升,一些企业假期满负荷生产安全隐患增多,农村地区务农出行增加,违法载人以及超员等肇事风险突出。端午期间,南方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落区与5月份以来多次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存在短时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雷电可能引发森林火灾。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准确研判、严密防控各类安全风险。针对矿山、危化等高危行业领域,派出检查组深入企业,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岗履责,对危险作业提级管理。针对公共安全领域风险,协调有关部门加强长期停用的客车客船、游乐设施检维修,开展景区景点、大型综合体、电影院等场所隐患排查;深化燃气安全整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针对水利、交通、建筑等重大工程集中的领域,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现场检查频次...
-
浏览次数:
89
更新日期:
2022
-
July
-
19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推进分类整治,消化存量,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完善相关制度,严控增量,逐步建立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方案》从4方面对扎实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二是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彻查自建房安全隐患。三是组织开展“百日行动”,对危及公共安全的经营性自建房快查快改,立查立改,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四是推进分类整治,消化存量。完善相关制度,严控增量,逐步建立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方面,《方案》要求各地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城乡所有自建房进行排查摸底,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安置区、学校医院周边,以及工业园区等区域,突出人员密集、涉及公共安全的经营性自建房。专项整治分为排查和整治两个阶段,并分别对经营性自建房和其他自建房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方案》要求各地立即开展“百日行动”,快查快改、立查立改,及时消除经营性自建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对其他自建房进行全面排查,力争2023年6月底前摸清所有自建房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分类整治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其中,“百日行动”重在消除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经营性自建房风险隐患。《方案》要求各地对经营性自建房集中开展“百日行动”,尽快取得明显进展,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一是明确排查重点。要聚焦3层及以上、人员密集、违规改扩建等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经营性自建房结构安全隐患,确保管控到位。二是压实地方责任。要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行动目标,确定时间表、路线图,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进...